河南省外周血管介入技术质量控制中心
Henan health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center
当前位置:首页 > 质控动态
河南省外周血管介入技术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长期工作规划
作者:  时间:2025-02-01  浏览:  来源:  字号:【


一、规划背景与总体目标

(一)政策依据:以《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规定的通知》(国卫办医政发〔20231 号)、《河南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》(豫卫医〔202342 号)以及《河南省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实施方案(2023 - 2025 年)》为核心依据,紧密贴合“七个一”工作要求,结合外周血管介入技术专业特性,构建“规范化、专业化、科学化、精细化”的质控体系。

(二)总体目标:至 2028 4 月,达成“质控网络全面覆盖、指标监测全流程实施、质量改进全周期推进”的目标,推动全省外周血管介入技术医疗质量同质化水平迈入全国先进行列。具体涵盖:市县级质控中心覆盖率达到 100%、核心指标达标率不低于 90%、复杂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 2024 年降低 10%、患者术后 1 年随访率不低于 85%

二、阶段划分与核心任务

第一阶段:基础巩固期(2024 10 - 2025 12 月)

1. 质控体系完善

1织密质控网络:推动尚未覆盖的地市(如漯河、濮阳等)成立市级外周血管介入质控中心,指导超过 50%的县域建成县级质控组织,形成“省 - - - 院”四级联动机制;制定《市县级外周血管介入质控中心建设指南》,明确人员配置(每个中心专职秘书不少于 1 人、专家委员不少于 5 人)、设备要求(血管超声、数据上报终端等)。强化制度

2梳理《外周血管介入技术质控应知应会核心制度(2025 版)》,涵盖术前评估、术中操作、术后随访等 15 项核心流程;每季度开展 1 次制度培训,培训对象覆盖各级质控中心及医疗机构相关人员,培训达标率不低于 95%

2. 指标体系优化

完善监测指标:基于国家质控指标,结合本省实际情况,确立 3 类核心指标:过程指标,包括下肢静脉曲张术前 CEAP 分级率、颈动脉介入术前多模态影像评估率(CTA/MRI + 超声)、滤器植入术后取出计划制定率;结局指标,包括下肢动脉腔内治疗术后非计划再干预率、颈动脉支架术后 30 天卒中发生率、滤器取出率;管理指标,包括数据上报及时率、不良事件报告率、培训覆盖率。信息化建设:升级 HNCIS 本专业子网站,实现“指标自动抓取、异常数据预警、区域数据对比”功能,2025 6 月底前完成 90%三级医院的数据对接,12 月底前覆盖所有开展外周血管介入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。

3. 质量改进启动

重点目标攻坚:针对“降低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”“提高滤器取出率”两大省级改进目标,制定专项方案:推广“术前 Caprini 评分 + 术后压力治疗”标准化流程,至 2025 年底,使基层医院术前风险评估率提升至 90%;建立“滤器植入 - 取出”全周期台账,联合院前急救系统设置取出时间提醒,至 2025 年底,滤器取出率达到 80%死亡病例溯源:每季度组 1 次跨区域死亡病例讨论,重点分析低风险组死亡病例(如下肢动脉术后非计划截肢),形成《根因分析报告》并同步至各级质控中心,推动医疗机构整改率不低于 90%

第二阶段:提质增效期(2026 1 - 2027 6 月)

1. 技术能力提升

2. 分层培训体系:省级培训:每年开展 2 次复杂手术技术培训(如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、膝下动脉药物涂层球囊应用),邀请国家质控中心专家授课,参训人员覆盖各级质控中心骨干及三级医院术者;基层帮扶:组建 5 个“技术帮扶小组”(对应主动脉、颈动脉、下肢动脉、静脉、内脏血管亚专业),对县级医院开展“一对一”指导,每季度驻点帮扶不少于 5 天,推动基层医院开展复杂手术的占比提升至 20%。手术质量管控:制定《外周血管介入复杂手术操作规范》,明确 TASC II C/D 级病变、主动脉弓部病变等复杂病例的术中操作标准;建立“手术分级授权”机制,二级医院仅可开展 I - II 类外周血管介入手术,三级医院需通过省级考核方可开展 IV 类手术。

3. 数据驱动改进

4. 动态监测与反馈:每月生成《全省外周血管介入质控指标月报》,对比各区域、各医院指标差异,对连续 3 个月不达标的单位开展专项督导;开发“质控数据可视化平台”,医疗机构可实时查看本单位指标与全省均值的差距,辅助制定改进措施。科研转化应用:联合高校、核心医院开展质控相关研究,重点分析“滤器取出延迟原因”“下肢动脉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”等课题,形成 2 - 3 项可推广的改进方案,于 2027 6 月底前在全省推广应用。

5. 患者管理强化

6. 随访体系建设:制定《外周血管介入患者术后随访规范》,明确不同病种的随访频次(如颈动脉支架术后 1 个月、3 个月、6 个月、1 年);倡导三级医院成立专职随访部门,基层医院依托家庭医生团队开展随访,至 2027 年底,患者术后 1 年随访率不低于 80%。患者教育普及:制作《外周血管疾病术后康复指南》(包含文字、视频版),通过各级医疗机构、质控中心官网及新媒体平台推送;每年开展“外周血管健康宣教月”活动。

第三阶段:品牌提升期(2027 7 - 2028 4 月)

1. 质量评估与优化

2. 开展省级质控评优:制定《河南省外周血管介入质控工作评价细则》,从网络建设、指标达标、改进成效等 5 个维度进行评分,评选“优秀质控中心”(每个地市 1 家)、“质量改进标杆医院”(三级医院 5 家、二级医院 10 家),推广先进经验。对标国家先进水平:与北京、上海等先进省份开展质控数据对比分析,查找差距并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;使核心指标(如颈动脉术后卒中发生率、滤器取出率)达到全国前 10 位水平。

3. 成果总结与推广

4. 发布质控报告:编制《河南省外周血管介入技术医疗质量安全报告(2024 - 2028)》,系统总结质控成效、问题及改进方向,上报省卫生健康委并向社会公开核心数据。形成长效机制:将质控工作纳入医疗机构等级评审、绩效考核核心指标;建立“质控专家库动态管理机制”,每 2 年调整 1 次专家委员,确保专家队伍的专业性与活力。

三、保障措施

1. 组织保障

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,由中心主任委员担任组长,各亚专业组组长担任副组长,定期召开工作例会(每月 1 次调度会、每季度 1 次推进会),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(如基层设备短缺、数据上报困难等)。

2. 经费保障

争取省卫生健康委专项经费支持,同时鼓励责任单位(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)配套经费,用于培训、信息化建设、督导调研等;制定《质控经费管理办法》,确保经费使用合规、高效。

3. 考核评估

4.建立“年度述职 + 动态考核”机制,每年 12 月组织市级质控中心进行述职评价,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、评优资格挂钩;对连续 2 年考核不合格的市级中心,责令限期整改,整改不到位的,建议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调整责任单位。

四、风险应对

1. 数据标准化问题

2025 6 月底前制定《外周血管介入质控数据采集规范》,统一数据格式(如手术编码、并发症定义);联合电子病历供应商开展系统改造培训,确保数据跨院整合顺畅。

2. 基层能力薄弱

建立“省级专家下沉帮扶清单”,优先帮扶设备短缺、技术滞后的基层医院;协调三级医院捐赠二手血管超声等设备,至 2026 年底,为 30 家县级医院配齐基础质控设备。

3. 患者依从性不足

开发“术后随访提醒系统”(短信 + APP 推送),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上门随访;对随访依从性差的患者,提供“随访礼包”(包含康复手册、免费复查优惠券),提高患者参与度。 

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阜外大道1号 
Email:hnswzxgjrzk@163.com    电话:(0371)######## 
#######